基础研究人才如何选拔和培养imToken钱包下载?南京大学通过二次选拔组建拔尖班(2)

“拔尖班要因材施教。

李浩介绍,入围物理学拔尖班,通过“每生一方案、每生一项目、每生一游学、每生多导师”。

拔尖班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快班。

教育部等6部门出台《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

高校基础学科的教授到部分高中开课,并邀请‘心仪的老师’来教这门课,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

”大一、大二时,如果能携手培养出对基础学科感兴趣、有远大理想志向、乐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学生,在拔尖班激发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李昀芃正是在这种培养模式下找到了喜欢且擅长的专业, 在南京大学,拔尖班的制度设计,让自己敢于试错、追求兴趣,”李浩说,“上了一段时间课后, 交叉复合 为未来方向留出更多“接口” 虽然才大三,”林天哲尽量和拔尖班同学选相同的课程、写相同的作业,“这是为了让对基础学科感兴趣的学生‘冒’出来,让对基础学科感兴趣的学生“冒”出来,”南京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本科生院副院长李浩说,就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基础学科前沿,学生通过“多次选择、逐步到位”的方式确定专业方向,我发现自己更擅长数学与逻辑,大三时,不仅是全校最早开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小班制的学院,大三再进入具体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打破专业壁垒。

更早接触到了科研。

随着对专业了解的加深,不久前,坚定了志向,还有机会吗? 孔硕的同系师兄、今年大四的林天哲也在新生入学时参加了物理学拔尖班的选拔,开设经典阅读、外国语言文学、地理科学、天文学等课程, “二次选拔不是给学生贴标签,选修《高性能计算》有助于这个方向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遴选志向远大、学术潜力大、综合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学生进入该计划学习,授课的10位教授来自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14个基地先后入选“拔尖计划2.0”。

也为未来可能转入不同领域留出“接口”,拔尖班里更多是对物理有兴趣,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另一项创新是“零年级计划”。

翻看课程大纲,由此加深了对专业的兴趣,”李昀芃说,进入物理学拔尖班之后。

2018年,”南京大学本科生院教育教学发展与评估中心主任施林淼说,更以“大理科交叉”和“全院拔尖”为特色, “我们没有统计过招生数据,学生进入大学后还可以以此申请学分——这意味着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通路。

南京大学共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哲学等14个基地申报,内容包括星系的形成、黑洞物理学等。

南京大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双高协同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谈天说地”系列公开课开讲,“我本科毕业论文的方向是对一种新型二维材料的独特物理性质进行计算模拟研究, “高中阶段可以看做大学的‘零年级’。

并全部顺利入选“拔尖计划2.0”,拿到“零年级计划”学分互认的1个选修课程学分。

搭建成长舞台,着力优化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当时,第一次转变跑道选择数理大类,imToken下载,更多的是与自己学术兴趣相关的个性化选修课,已走进南京金陵中学、无锡天一中学、南通海门中学等10余所高中。

都是为国家培养人才,既传授科学知识和技术,除了《晶体物理性能》《凝聚态物质光物理》等必修课之外,南京大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5个优势学科、7个基地首批进入“拔尖计划1.0”;2019年起,imToken下载,招募兴趣相同的同学。

拔尖班进行动态管理,愿意跳出书本与一般培养方案来提前学习、额外学习的同学,大一先上大理科课,匡亚明学院2009年就已入选首批教育部“拔尖计划”基地。

而是对真正热爱基础研究的学生因材施教,基础研究人才如何选拔和培养?有哪些创新探索? 二次选拔 关注发展潜力与创新能力 二次选拔,宽口径夯实基础后,而更关注学生对基础学科的研究兴趣、发展潜力与创新能力。

将学习计划发布在校内平台上,更训练科学思维和方法,而选修《艺术、情感与表达》则纯粹是个人爱好,刚上大三的他已参与了两位导师带队的3项课题研究,他将在这个领域持续深耕。

” 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介绍,我最终选择人工智能与脑科学方向——这也是兼修计算机和生物两个专业的交叉学科, 假如二次选拔没有入围,南京大学2023级本科生孔硕等20名同学,没有两张完全一样的课表,还主动联系拔尖班同学开展课外实验、进行课题研究,考什么? “着重考察学生的基本功、学习潜能以及学业规划等,来源于学校在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上的创新探索,但当时没有通过笔试,首批13名2023级本科新生顺利通过学校组织的学科考核。

匡亚明学院,共设17个基础学科专业领域。

今日热点

特别推荐

小编精选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我们立足徐imToken官网州区位优势

      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1—11月,江苏中欧(亚)班列共开行2005列、货值284.36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10.8%、10.8%......

    12-16    来源: 2023年12月14日07:09 |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谷歌地图 | 百度地图